第5章 千年古琴

阿井涌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w.com,最快更新边关猎蛊最新章节!

    韦小棠说,这把琴,年份非常非常久远,估计不少于一千年。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这样推断,首先宁州历史悠久。

    古属骆越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于南越之地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三郡,宁州属象郡辖地。到了唐武德四年也即公元621年建宁州县,此为宁州县建制的开始。

    这就说早在三千多年前,壮族先民骆越人便在宁州繁衍生息。

    其次,从我们祖坟排列来看,这把琴也不少于一千年。我们祖坟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山塘,背靠一座大山。

    葬祖坟时都是从山塘边往山上移,也就是说最早最早的先人葬在靠近山塘边,晚一辈的,就葬在第二排,再晚一辈的,在第三排,依次往山上葬。

    我当时认真数过,总共有二十排坟墓,而两把琴就是在靠近山塘边的第一排的一个可能是用糯米饭砌成的大坟墓里挖出来的。

    你想想,二十排坟墓,那就是二十代人,如果一代人平均寿命五十岁的话,那不就是一千年了?

    当然,我们屯没有那么长的历史,不过,这个不矛盾。祖上的先人们肯定是在边境一带多次迁移,住过各种不同的地方。

    不过,我们祖坟风水太好了,不管迁居到哪里,死后都还是葬回那个地方,毕竟有一个巨大的山塘,又是背靠大山,恐怕在边境一带去哪儿都找不到那么好的风水宝地啊!

    韦小棠又说,古式天琴有拆装式和固定式两种,纯属手工制作。拆装式天琴由琴筒、琴头及三节琴杆组成,为五节,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也有的说代表福、寿、财、安、康。是为了方便演奏者外出携带而设计的。

    固定式天琴由琴筒、琴头、琴轴、琴面、琴弦和琴码组成。我们这把天琴应该属于固定式的。

    韦小棠还说了他在老家宁州听到的关于天琴的一些传说。

    很久以前,左江一带连续三年大旱灾,河流干涸,田地无法耕种。

    山上的野果摘完了,田野的野菜挖光了,最后连树叶树皮也啃光了……危难中,有个老妇人为拯救自己的同胞,在“神龙洞”里三天三夜长跪不起,口念着心语,向苍天祈求雨降人间,拯救生灵。第三天夜里,老妇人昏倒在洞里。

    昏迷中,他看见一位老仙翁腾云驾雾向她飘然而至。他解下腰中葫芦,放下手中寿杖,拔下两根银色的胡须对她说,以老翁万年之葫芦,千年之寿杖,百年之胡须做个“鼎叮”,手弹着它,口念着心语,一切会如愿以偿……

    老妇人醒来,果真看到老仙翁留下的那“三宝”,便按他的提示做成了“鼎叮”。

    半信半疑的她边弹“鼎叮”边喃唱:“鼎叮叮,鼎叮叮,祈求苍天开眼睛,睁开眼睛看一看,赐场大雨救生灵”。

    不知是老妇人的长跪感动了苍天,还是“鼎叮”之声惊动了神龙,忽然洞外乌云沉沉,洞内灵光闪闪,一条巨龙嗖地飞出了洞外。顿时,雷声滚滚,狂风阵阵,倾盆的大雨哗哗哗地下了起来……

    大雨过后,山上干枯的树木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坡上光秃的果树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子,房前干裂的田里长满了金灿灿的稻子……人们得救了。

    “鼎叮”能遂人心愿的消息传出后,远近大凡有不顺人意的人都来求老妇人弹“鼎叮”念心语,为他们祈福禳灾。奇怪的是,这一弹一念,每次都给灾难者带来好运。“鼎叮”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万灵之物。

    这“鼎叮”就是如今所说的天琴。

    此后,每每人们遇到天灾人祸时,人们借助“巫术”,开展祭祀活动,向天求灵,保佑苍生。

    “巫术”的主要道具就是天琴,法师作法时,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脚拇指套铜铃,和着琴声,有节奏的抖动。祭祀仪式大都是祛邪祈福。

    “巫术”产生了天琴。现在的宁州壮民们亲切地称它为“鼎叮”或趣称“马铃马琅”。

    最后,韦小棠又说到了天琴的今生。

    他说,现在老家宁州有一个“宁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乐队。

    该乐队组建以来,多次应邀到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多次荣获各种奖项。

    2006年9月与中央电视台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携手走出国门,远赴欧洲奥地利萨尔茨堡、德国慕尼黑演出。自2005年以来,应越南邀请,乐队多次到高平省、谅山省和太原省进行艺术交流,深受越南观众的青睐。”

    韦小棠走后,父亲意犹未尽,他到书房打开电脑查阅有关天琴的资料。

    后来父亲告诉母亲说,这把琴壮族人称“鼎叮”。现在普遍叫做“天琴”。

    它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这种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和宁州等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这种琴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称唱天、弹天、跳天。定弦c1、g或d1、g。里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音域g—g3。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天琴被视为神圣之物,只有天婆在“跳天”时才能使用。

    “跳天”最初是偏人的一种僻异的迷信表演形式,由一位叫作“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珠绒帽,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

    她自称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来到人间玩乐、解难和降福。

    天婆的天琴被看作是天上神物,平时是不准动的,要用时也得先敬了香之后,才能取下弹奏。

    若干年后,我这样想,壮人的天琴,其本身就是一种法器,是壮族先人拿来跟上天沟通的一种特殊的法器。

    而能够演奏它的人,除了音乐天赋外,还有命格方面的要求。

    绝不是谁都可以弹奏。

    若干年后,我常常这样想,韦小棠送给我的这把古天琴,在一千多年前,它就跟它的主人静静地安睡在墓里,它无疑已经具备了主人的灵气。天琴重见天日之时,谁可以做它的新的主人?其实早已注定。

    韦小棠虽然将这把琴从广西边境山长水远带回了舢板洲市,但他的命格显然不配做天琴的新主人。

    因此,他把琴放在自家床底,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福气,反而招惹了不少不吉利的东西。如他们夫妇不时沾上各种疾病,事业上的不顺利,等等。

    那天夜里,韦小棠夫妇俩在床上做那事的时候,放在床底的天琴,却突然发出神秘的响声,那一声声神秘的响声,虽然暂时无人听懂,但会不会是千年古琴重见阳光后寻找它新的主人的秘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