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下舆论

作壁上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w.com,最快更新大明国最新章节!

    稍后第二章。

    —————————————快乐的分割线———————————————

    常空在北面的事情很快传遍了中原。甚至从这时开始,没人再理会太子在三王之乱中的功绩。

    先是大量寒门儒士清流站出来摇旗呐喊,甚至还有人迫不及待的以魏晋遗风华丽的辞藻为常空作赋。

    不过,先后不到一天,就有士族名流站出来讽刺常空行径野蛮。

    以现在的情况看,世人都以为常空是来自西南边陲蜀地的寒门士子。

    刚刚赴任,就做出这种十年不见的大事迹,是寒门崛起的信号。

    寒门众多清流都在等待,等常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后,十年一个台阶,先立功,后立德,成为寒门士子领袖。

    许多士族也要发挥力量,镇压这种涌动的激流。

    一时间,德高望重的儒士们,争的头破血流青筋暴起。

    天下虽然大,却打不过十万里,鹰隼,神雀甚至龙鸠等传播信息的速度,不比日升日落慢多少。

    大士族或者大官宦手里的消息,散播的比天下最神骏的龙马还快。

    刚过了三日,就有杭州的儒士赶到凤阳,在白虎大街上摆起了摊子。不卖吃食,不卖茶水,只卖故事。

    一段一段的章回制评书开始广为流传,甚至其他说书人也开始效仿。不久之后,有民间出版商开始私印小说,甚至还传到了宫里。

    这等盛事,在一百多年前吴承恩罗贯中去世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了。

    如今,常空那是导致凤阳纸贵了。

    而最生气的是司徒长明。司徒长明身位骠骑大将军,是当朝除去继位归田的老元帅之外的将党魁首。他朝堂上给常空说好话,直接就导致许多军士甚至将军,都开始支持常空了。

    大街上说书人前,随时都能看到军士身影。

    而百姓看到这些战士,也很热情。让这些军士更加坚定了自己支持常空的想法。

    哪怕常空是文状元,但是此时,他是个将军。

    更有无聊的人在猜测,数年甚至十数年后常空回京述职时,该站在左侧还是右侧。

    按道理,右比左尊贵。但是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嘛。

    这一切,都是常空没有预料到的,而赢战不但不管不问,甚至暗中推波助澜,让这种争论冲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常空此时,正在南归的路上。

    二十日的血屠,却聚集了超过两万的鞑靼少年,这些少年严重拖了牧边军的后腿。

    用赵晗的原话说,就算是刀盾兵,背着一带粮食,趴在地上爬着走,也比他们快。

    杀过去,用了二十天,前进了将近一千里,但是回来,却用了一个月。

    而粮草的消耗也大了三成之多。

    去时晚春,回来时,已然盛夏。五月初五,庞大的队伍才回到了出发时所在的第一个部族。

    草原就是这样,五十天前,还是个热闹的部落,现在几乎残破的认不出来了。

    索性,这一区域鞑靼人都被清空了。常空提前传了消息到北平。荀哲带着人马等在这儿。

    不是什么援军或是新兵,而是一大帮北平士族手底下的农户或是仆人。他们在这里,只有一件事情。蒸粽子。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而这一天,也是常空开启他计划的第一天。

    两万鞑靼少年,三万兵卒,一万挑夫,动用了荀哲手底下三千多民夫,才完成了看上去是常空零时起意的蒸粽子的任务。

    午后,常空聚集起了所有军中年长一点儿的兵卒。

    下午,这些人就散布到了那群被长途跋涉折磨的忘记了伤痛仇恨的鞑靼少年中。

    他们每人聚集一部分鞑靼少年。宣扬一件事情。归化。

    说辞很简单,你们的部族长期遭受白帐王庭的压迫,现在,大明愿意容纳你们,保护你们,从此,都能生活的像南面的人一样富足。

    唯一需要他们做的,就是愿意入汉籍,登记在北平府名下。

    莫名其妙,北平就多了两万户人口。

    作为军镇,一切都是常空说了算。这种事情,甚至不需要上报中枢。

    而常空开始和荀哲商量事情。

    荀哲开始也没想到常空会真的打进大漠深处,更没有想到他的手段如此铁血。

    但是随后,已经不再是官,而是商人的荀哲看到了天大的商机。

    天下最贵的是什么?白银,黄金?错了,是土地!

    千金买房契,万金购置地契这些事情是商人们最喜欢做的事情。稳赚不赔。

    更不要说,手底下拥有大量农户,仆人和隐瞒的人口的士族。

    荀哲是北平城唯一一个和常空见过面的士族。所以,这种事情又落到了他的头上。

    常空心里比荀哲还急,一个劲儿想要荀哲早点说出口,但是他变现的不太关心。因为他要谋取更多的利益。

    终于,巴郎巴郎了一大堆的荀哲试探性的说出了那句话:“常将军,如此多的土地,从此就是大明国的领土了,归于北平府治理。您说,这些土地准备拿来干嘛?”

    常空似乎无心的应口:“土当然用来耕作。”

    荀哲眼神一亮,有门儿:“朝廷耕种?”

    常空哈哈一笑:“荀老啊,朝廷不管耕种,只收赋税。”

    荀哲大胆的说出了想说的话:“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官府,恩,在您的手中购置田地。我家里人口众多,田地本就不够。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常空道:“也不是不可以。不过……”

    “如何?”荀哲期待。

    常空抿嘴:“不过,作为军镇,一切都有中枢支持,你也是知道的,我北平府不缺钱帛。但是北地荒芜,却的是粮草。”

    荀哲大喜:“将军您看,北平府地价大约是十五两一亩。这里适合耕种的田地,何止十万亩。如果将军能保证此地耕种安全。我们愿意用粮草折价银两购买这些耕地如何。如果是十万亩,也就是一百五十万两。那就是三千四百万石粮草。虽然数量巨大,但是我们北平本地士族富商,三年内定然能付清这笔费用!”

    哪怕只有十万亩,也几乎等于此时北平城耕地的两成。何况,不止。

    三年,三千万石粮草,好大的气魄!

    北地士族富得流油,但是比起江南还是有不足。传闻中开国时第一富豪沈万三,家财三亿贯,大明国库都没有他有钱。如此比较,三千万石粮草的确算不得什么。

    但是这不是常空的目的。

    常空提及:“三千多万石粮草,余粮不能久存,我留下也没用,只能归还朝廷。三年一过,我又得为粮草发愁了。”

    荀哲以为常空要狮子大开口,不由犹豫:“这……”

    常空微笑:“我有个想法。”

    常空一边说,还在一边想,大明帝国富庶啊,荀哲甚至没想过鞑靼人会在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