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东方瓦良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w.com,最快更新冲锋最新章节!

    “咱们的靖哥哥不仅人聪明,而且学东西也是最用心的,你该多向他多学习,多请教,你我不能求一步登天,但求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对于郭靖,邹卫青算是很了解,对于他的这个观点,它是绝对赞同的。

    “哎呀,也只能这样了,笨鸟先飞,哥哥我今晚最先开始,还是半个小时。”李硕说完,抄起枪支砖块就开始据枪站立了。

    邹卫青见他那猴急样,摇了摇头,放下手中的活,跑到衣柜里掏出一个针线包来,他抽出一根拿在手里,肖思远见他拿了盒缝衣针出来,不解问道:“你拿根针出来是干什么?”

    “练枪法用的啊!我告诉你,我枪打得好,就跟这根针有关!”邹卫青神秘一笑道。

    “切!你枪打得不错,这我承认,但是这个方法,我还是不太相信。”肖思远摇头道。

    “我在学校的时候把一根针插在天花板上,晚上睡觉前只要还有一点光,我我就盯着这针眼目不转睛的看个半个钟头,这主要是练注意力的,注意力集中了,剩下那些密位啊!提前量啊!等等那些,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而已!”邹卫青道。

    有多少读者能加以卒读,是很难说的。人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这种现代派小说了。

    顺便说一下,现代国外最引入注目和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大多是有贯串线索的或有贯串情节的,得诺贝尔奖金的大多数作品都届此类。板拍成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也是此类作用,如科尔曼的《克莱默夫妇》的同名影片在1980年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第五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中获得五个最佳奖。

    在国内,由于长期存在的民族形式相传统的影响,一般来说,读者喜欢该的小说(即拥有最多读者的)是有贯串线索和有比较精彩的情节的小说。我国的作家们必须考虑到读者的这种欣赏和阅读习惯。国内有贯串线索的扳块结构作品,如西西的《四等舱》写得就比较好。这篇小说在形式上有一定独创性,它以“我”这个业余文学作者为贯串线索,把小说分成许多块,各不相关:

    a.四等舱的旅客们去饭厅里买饭,都买的是八角一份的。

    b.饭后吃什么茶,是否吃红茶菌最好,大家议论纷纷。

    c.大家闲聊:小孩说“我爸爸是连长”;司机说老太太福气好。于是,大家又谈到孝与不孝。大学生大谈代沟,批判“怀疑一切”的“难道”论。

    d.大学生等谈对文学作品及电视的看法。

    此外,还谈到在外国人面前的态度,老太大想给两个青年男女做媒;小孩忽然肚疼,大家着急;写萍水相逢又马上分别的离别,表现了友好和高尚。

    试看这些板块之间有何矛盾冲突、有何情节、有何联系可言?但是通过“我”这个贯穿线索,把这些板块联结在一起,说明“四等舱确实比我原来想象酌要好很多”。他们互相关心、爱护,开城布公,爽朗直率;有时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情操,有时又流露出低级庸俗的思想感情。

    这种板块型的结构,其实并不好写,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学笔法。取材看起来是零乱的,但又是精选过的,表面上是想写什么便写什么,似乎可以无休止地写下去,但又使人觉得作者及时打住,恰到好处。

    晓风飞翔:这个是转贴吧?其实结构这东西,学问无穷。比起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说,更为复杂。这文章,似乎只是单纯的分类,实际的指导性不大,还不如大胖头鱼来说呢。他的《君与臣》,写了两百万字都不散,是非常难得的。「结构是对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是谋篇布局、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注1]。结构通常与情节并称为「情节结构」,但事实上,结构并不等同于情节,结构大于情节,涵括了小说中的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构的任务除了对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外,还要对非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注]。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小说十分重视情节的作用,「小说结构是以情节的发展构成的,强调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注],「其结构基本上就是情节的结构,结构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情节」[注4],遵循着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创作模式。

    听罗胜说完,四人一起停手,等李硕扫道十米开外,他们才跟上去。李硕用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汗珠,立住扫把,指着他们四个,大声道:“你们一个个!都是禽兽!每次都合起来欺负我!”

    “我们四个都知道你有很多年不扫地了,特意把这个锻炼的好机会留给你,你可要好好珍惜,哈哈!”肖思远在一旁打趣笑道。

    “算了,我们还是去搭把手吧!早完成任务早回去休息休息。”郭靖说了一句,便抄起家伙开始动起来,郭靖一入战团,几人也不闲着,都加入了清扫大军的行列中去。

    又开始了不到十几分钟,突然有个中士跑到他们前面来,他看了看几人样貌,对邹卫青喊道:“你是邹卫青吧!有人找你有事,你现在跟我来一趟。”

    那人没有讲普通话,用的是湖北那一带的方言,邹卫青正埋头认真打扫,猛地听到有人用乡音叫他,他忙把扫帚往旁边一放,向旁边交代了两句,便跟着那个中士去了。两人一路用家乡话交流,言语间竟然十分投机,邹卫青问了名字,知道他叫余帅,两人走了约么五分钟,来到一棵大树下,树下停着一辆勇士车前,余帅招呼邹卫青上了车后座,自己留在外面。车上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几天过来探营的维成仁,邹卫青连忙敬礼问好,维成仁开口回了礼,他竟然也操一口乡音,这下着实让邹卫青大吃一惊,维成仁又嘘寒问暖说了一些关怀的话。

    “小老乡啊!我是来找你帮个忙的,找你打听一下你两个伙伴的一些信息啊!比如说他们平时的一些兴趣爱好,还有哪些特长之类的,越详细越好,你们的档案上写的有些模糊,还有你们的训练成绩我都差不多知晓了,这个不用讲。”维成仁话锋一转,笑着对邹卫青道。

    邹卫青摸了摸头,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维成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没事,你不用急慢慢说,就从那个罗胜开始,我听着呢!”

    “……那好吧!罗胜嘛!他的家庭背景相信你已经知道了,他为人性格挺豪爽,做事很大气,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哦!还有,他的梦想是当个飞行员,以前空军在学校招飞的时候,他报过一次名,没有过。”邹卫青断断续续说了五六分钟,把罗胜的情况简单讲了下。

    维成仁坐在一边,听得意犹未尽,他见邹卫青讲完一段又道:“再讲讲郭靖和你。”

    “我嘛!没什么好说的,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特长,至于郭靖嘛!这哥们也特别讲义气,他玩的一手好游戏,尤其是CS打的最好,后来我们一个宿舍都被他带出来了,爱屋及乌,他平时特别喜欢钻研各种轻武器,尤其喜欢AK—47……”

    “怎么不说说你自己?这么好的机会,你好歹来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嘛!”维成仁道?

    “那不是我的风格,再说了我喜欢的玩意,我们这里没有!”邹卫青爽快回应。

    维成仁不禁好奇问道:“什么玩意这儿没有?”

    “航空母舰——核潜艇——中华神盾!”邹卫青嘴里蹦出三个名词。

    “哈哈!你喜欢的这些还真没有,让你小子难倒了!”维成仁爽快笑道。

    两人又交流了一阵,维成仁把几人的兴趣爱好都摸了个大概,他索性和邹卫青都下了车,最后,维成仁道:“老乡交给你一个任务,把你罗胜和郭靖那两个兄弟叫过来,趁周末跟我去我们营参观一下,行不行?”

    邹卫青道:“这不好吧!我们是五个人诶!我们说好了同进退的。”

    “你是说李硕和肖思远吧!你那俩个哥们,还得再努力苦练个一年,那时候我可以再考虑考虑,不然以咱们侦察营的训练强度,他们吃不消。”维成仁道。

    邹卫青点了点头道:“你说的这情况倒是真的!我去试试能不能请动那两尊大神吧!”

    说完邹卫青一路小跑,几人已经打扫完了一部分,正坐在一旁在休息,见邹卫青过来,忙起身打招呼,问是怎么回事。邹卫青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郭靖和罗胜同意去看看,李硕把放在旁边的扫把往地上狠狠一丢,道:“我靠!这不明显是歧视我和小思远么!”

    肖思远见他这么大动作,知道他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道:“你就省省吧!不讲你的身体素质,就你那恒心,就算进去了,过不久也要把你淘汰出来!”

    “哎,我又不是那个意思,我意思是他们仨走了,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在这里扫地了,多吃亏啊!”李硕忙转移话题。

    “我们三个的工具放这里了,你们等等辛苦一下帮忙扛回去,你们慢慢来啊!我们先去参观去咯!”郭靖笑道。

    罗胜打了个响指,道了声:“我们走!”

    三人一行来到维成仁停车的地方,维成仁正靠在车尾看着天,几人跑到他面前,行了军礼,维成仁笑着招呼三人上了车,余帅开车,维成仁坐副驾驶,他一路和几人侃天侃地,还不时开几句玩笑,搞得车上笑声不断。余帅的开车技术很好,一台勇士放他手里就像玩玩具似的,他一路上刹车都很少踩,开了大概两小时左右,终于到达他们的营地。几人下了车,立即有一个士官跑过来了,看来他早就在这里等着了,他肩上挂着的两个大拐和肩花,还有那壮硕的身材,就知道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了,他跑到维成仁面前,喊道:“齐学武向您报到,请立即指派任务。”

    维成仁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他凑到耳边低语道:“你把郭靖带到我们军械仓库去转一圈,那家伙是个好料,也是个枪迷,你让他去开开眼,如果他有兴趣,你就让他挑一把枪,带他到我们靶场上转一圈。”

    维成仁说完,吩咐郭靖跟着齐学武去了,余帅去把车停好后也回来了,维成仁吩咐了他几句,叫他带邹卫青去转转,转眼间,三个人就只剩罗胜一人了,罗胜看了看维成仁,问道:“首长,他们都走了,我去干什么?”

    “等等我带你去转一圈,也去随便看看。”维成仁笑道。

    维成仁这边动作迅速,尚武军也在那没有闲着,他此时正坐在电脑前,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又敲打着键盘,屏幕上办公软件开着,有一页上面打着四个硕大的字:团队之星。咋一看,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他在写一篇足球评论呢!其实不然,他正把自己构思已久的一个方案写出来,准备向上面呈报,其大概内容是:把罗胜、郭靖、李硕、邹卫青和肖思远这五人分在一组,和以颜君为首的另外一组人作对比,以这两组人为骨干,把他们编排成两个步兵班,长期跟踪他们的训练成绩,并以年为限进行对比。

    尚武军忙活半上午,终于将方案敲定,他长吁了一口气,喃喃道:“有了这个计划,看你还怎么跟我抢!”(未完待续)